2. 理论是粗的,但应用却是细的,自身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用时的具体操作。没有标准答案,效果无法保证。
“心理学只能对其起‘引导’作用。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因素是心理学教材无法给你提供指标参考的,需要自己把握。比如,什么问题可以宽容。什么事情必须严厉阻止。怎样是过分溺爱了,怎样算过分严格了,教材里也会举一些例子,但是生活中那么多多样的事件,是没有说明的。
“这就得看家长自己的标准和观念了。
“有些家长观念比较僵硬,要求比较高,可能很小一件事也会数落孩子,而有些家长很宽容,那么孩子可能会在日后形成比较随和的性格。”
3. 孩子的心理问题,多半与自己有关,而医者不自医,通过孩子的问题看到自己的问题,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学心理学,做心理咨询,如果孩子出了心理状况,心理问题,你与他之间是没法建立标准的咨询关系的,因为咨询师对待来访者的情感不一样,而且‘他的心题理问题多半和你有关’,只能寻求他人的支持。通过其他咨询师对自己的支持,看到自己无法觉察的地方,调整自己的内在,改变自己,从而给孩子一个真正开放并能够实现自我改变的环境。
4. 如果自己心态摆正不好,容易比一般父母有更高的期待。
“父母本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实属正常的期望,可是一换成学心理学的就实在有把自己学的知识跃跃一试的心态。有意无意的把孩子当成了实验观察的对象,自然对孩子的成就期望也会更高。这是所有学心理学的父母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5. 部分从业者从事这个行业却回避正视自己,反而会把学到的知识当做自我防御、伤害他人以及破坏关系的武器。
此时,他们掌握的任何知识和技术,都会使他们更加刻板教条。这样的父母还不如没接触心理学的父母。
一个没学过心理学的人在养孩子时,可以向学心理学的人学什么?
家长学心理学并不能成为孩子心灵健康的硬指标,但学习一下肯定没坏处。好比说,了解孩子各年龄段的发展规律,少盲从,避免一些错误,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等等……好处还是有不少的。
但有些人不学心理学,孩子也教的很好,也没啥大问题。因为性格本身很重要。所以。如果没学过心理学,也不必过于焦虑。
不管学不学心理学,都用得到的育儿方法:如何立规矩,讲道理?
1. 什么是讲道理?
所谓的讲道理。就是对小孩讲清楚,为什么能做某件事,为什么要做某件事,为什么不能做某件事。
举个例子:
xxx,为什么要抢妹妹玩具?你已经有玩具了,为什么要拿妹妹的?妹妹的玩具好你很想要啊?那为什么不求妹妹借给你?抢别人东西是不是坏孩子?你不要做坏孩子对不对?快去跟妹妹说对不起,然后问妹妹能不能把玩具借给你玩一会儿,快去。
2. 讲什么样的道理?
很简单,大到孝敬父母、与人为善这种大道理,小到上厕所要洗手、别人给糖要说谢谢、踩了别人脚要说对不起这种小道理。任何你觉得使小孩“成为一个好孩子”需要记住并且执行的东西,都叫道理,都可以跟小孩讲。具体什么样的孩子叫“好孩子”,这个没有一定之规,每个父母自己标准不一样。自然最后教出来的孩子就不一样,性格、行为准则什么的都不一样。性格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也没有说谦让就一定好强势就一定不好。
3. 为什么要讲道理?
建立行为规范和自控能力。
刚刚具有活动能力的小孩其实没什么章法,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也不知道该按照什么规则行动。能不能打人,能不能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这些都要你去教他。不断去规范他,让他渐渐成为一个遵守一般道德与纪律的人。
当然,简单的打骂也可以起到令行禁止的作用,但就好比你把一个罪犯关到监狱里,他不能作奸犯科,放出来了之后呢?他自己管不住自己。就还可能犯罪。同样的,道理的申明,有利于建立小孩自己的行为规范,增强他自己的自控能力,这样你不管着他、不盯着他的时候。他也知道该“听话”,知道先做完作业再玩。知道什么叫“省心”吗?这就是省心。
为自主能力奠基。
一个孩子有想法,会思考,有强自理能力、自主能力,以至于以后的自立,这些都离不开他自己的素质和准则,有了这些基础才能有上层建筑。基础是什么?就是小时候父母对你说的道理。遇到一件事,该怎么做,能怎么做,我要怎么做,这样的后果是什么,这些东西,最初都来自于你父母从小告诉你的“要与人为善”、“要和小朋友分享”、“错了要说对不起”、“要诚实”这些东西。
&nbirl!”),这样的好处是,你讲道理讲到十来岁,很多事儿就不用管了,该放就可以放了。但一点道理都不讲,从小就一味的放任自流,这并不能培养小孩的独立精神,这只能让他们更放荡、更没有章法,当然,如果你管这叫独立,你随意。
4. 怎么讲道理?
既然是道理,就一定要稳定。今天你告诉小孩不能闯红灯,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然后第二天你自己带着孩子闯红灯,然后跟他说,抓紧时间该闯就闯。那小孩子会问了,是守法重要还是自己的30秒时间重要?这时候你就不好说了。因为小孩子自我判断能力其实很差,需要你帮助他建立一些简单的判断标准,如果你总是变来变去的,小孩子自己会很混乱,不知道做什么好,因此可能就会暴躁(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什么行?)、懦弱(我到底该做什么呀……)、胆太大或者胆太小。
要守信用。不能今天说考了100分给奖励,明天真考了100分又抠门什么奖励都不给。这样小孩会认为,你制定的道理和规则没有用,不信任你,渐渐就不会听你的了,以后你再怎么打、再怎么骂,这层信任没有了,就再也不管事了。
与奖惩结合。一般来说,物质刺激结合精神说服,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如果一个孩子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得到奖励,他也会慢慢自己说服自己,这样做是对的。当然,奖励不能太多,惩罚也不能太重,这会让他们觉得,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奖励/逃避惩罚,而不是为了遵守规矩、“做个好人”。所以奖励要适当,惩罚也要适当。
重视交流。很多父母惩罚或禁止某些行为之后,默认孩子已经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不理解。这时候你就要主动去问:你知道妈妈/爸爸为什么这么做吗?做父母的一定要多听小孩子说,多听他们怎么想,必要的时候跟他们商量一起来确定什么是“道理”、怎样做才是对的。需要明白的是,孩子有孩子要做的事,大人也有大人要做的事,必要的时候,做父母的是需要给孩子做让步。孩子越大,越要重视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