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是姜然能够一眼断代什么的,而是古建筑的园林图纸上,标注的很明确。
对于各种时代的风格,摆设和布置,都有着详细的解读。
而恰好,姜然仔细的读过而已。
所以能够看出来是哪个时代风格的书房,这并不奇怪。
他当时只是觉得,在这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里,多了几个明显是明代风格摆设的几间书房,违反了古建筑复原的初衷。
但是,却又能够理解设计师的想法。
这种典雅的书房,可不多见了。
虽然姜然看起来浑不在意,但却是让一行人不禁有些敬佩了。
古建筑向来是专业人士才能够读懂的。
哪怕是郭馆长看来,也只是知道这里面的布置很淡雅,当时设定的就是明代的风格。
如果不是因为布置了这些书房,单独让她来看的话,还真不一定知道这是什么朝代的布置。
术业有专攻,这倒是没有什么丢人的。
只是,知道的多一点,可以让人觉得学识渊博。
姜然丝毫没有什么骄傲的情绪,继续的游览着。
这里面的孤本很多。
姜然看过剧院里的本子,大体上,还是那老几套了。
从西厢记,到白蛇,已经是永恒不变的经典了。
白蛇是流传极广的民间传说,能够位列其中,丝毫不过分。
只不过,他在剧院的时间尚短,没见过其他的本子也很正常。
“《桃花扇》,这本的演出频率高吗?”姜然问向一旁的林曼。
林曼狐疑的打量了姜然一眼,轻轻笑了笑,反问道,“桃花扇不是我们这里的招牌戏么,没有听过吗?”
姜然点了点头,表示了然。
他还真没听过。
主要还是现在的演员都很少演出了,老一辈的少有演出,只是在剧院庆的时候能够出来唱几场,至于其他的时间,大多数都是在教戏。
做着教戏育人的工作。
“那这本呢?”姜然指了指一个记忆库里的名段。
《玉簪记》。
这本应该是很古旧的唱段了,讲的是书生潘必正和尼姑陈妙常的情爱故事。
陈妙常流难到道观之中落发为尼,书生潘必正落第之后,前往姑母所在的古寺之中借宿,见到陈妙常之后,一见钟情,经历了“茶叙”“琴挑”“偷诗”一番的交心之后。
两人互为对方所吸引,暗结连理,成为佳话。
很有名的段落,在前世,是昆曲的四大经典名剧之一。
事实上,昆曲的四大名段,讲述的都是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和离合悲欢。
《西厢记》是崔莺莺和张生的西厢待月,也是冲破束缚,最终成就好姻缘。
《桃花扇》则是文人和秦淮名妓的风月韵事。
《长生殿》则不必细询,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讲的是杨贵妃和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