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88书吧 > 经济学原理与应用 > 第三节 宏观调控手段

第三节 宏观调控手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节 宏观调控手段

2018-04-15 作者: 张松灿

第三节 宏观调控手段

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要运用各种手段,包括经济、法律、计划和行政手段等。Www.Pinwenba.Com 吧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手段。当然,不排除在特定时期和特定领域,要以其他手段为主。

一、宏观调控方式

(一)经济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

与其他调控手段相比较,经济手段在于从经济活动各个主体的利益关系出发,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运用经济杠杆,形成经济参数,引导经济主体采取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的行为。宏观经济调控中运用的经济手段,主要是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所有经济政策体系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出整体调控功能。

1.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国家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准则和措施,它是整个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主体,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汇率政策、收入政策等。

2.经济杠杆

实际上是各项经济政策的延伸或执行手段,是指财政投融资、公共支出、贴息、信贷、利率、汇率、关税、进出口控制、国家重要商品储备及其动用等。它们都能够比较灵活地对经济运行的某一方面进行有效的调节。

(二)法律手段

市场经济是规范化的法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各项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管理、组织、调节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限制和克服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贯彻对外开放的方针等,具有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

1.表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是调整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宪法中的有关条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国务院及所属机构制定的有关市场经济的法规,地方权力机关依法制定的有关市场经济的地方性法规等,都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的范围和内容。

2.作用

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通过经济司法,保证各种经济合同以及经济政策的执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法律法规的普适性、强制性、规范性等十分突出,这些作用和特点是市场机制所不具备的。

(三)计划手段

一般讲,计划是从宏观上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培育市场,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健康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使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稳定协调发展。

1.计划的地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市场是第一位的,是客观的,是计划付诸实施的基础;计划是第二位的,是调控市场的管理行为。市场和计划的结合点是价值规律。因为市场是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场所,而计划则是对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计划和市场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东西。市场主要在微观经济领域中对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有关的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作用。

2.计划的分类

宏观调控的国家计划分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两种。所谓指令性计划是国家下达的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计划。所谓指导性计划,是国家下达的不具有行政约束力的参考性计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指令性计划要尽量减少,指导性计划将成为计划调控的主要形式。在国家指导性计划下,企业根据市场信息和经济杠杆的变动情况,独立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以指导性计划为主,决不意味着完全取消指令性计划,对于国计民生的某些重要领域和商品、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生产企业不愿或不能承担的项目,国家应直接经营或运用指令性计划进行管理。无论指导性计划或指令性计划的编制,都要以市场预测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做到计划从市场中来再到市场中去。

(四)行政手段

1.概念

行政手段是政府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和必要手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行政手段是我国政府最主要的行政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需要必要的行政手段。

2.特点

行政手段是指政府凭借政权力量,依靠从上到下的行政组织制定、颁布及运用政策、指令、计划的方法,来实现国家对行政工作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目的,具有控制、制约、调整、协调社会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方向,保证行政运行的集中统一,实现国家、社会所期望达到的管理目标的功能。行政手段以权力为基础,以权威和服从为特征,具有很大的强制性。

3.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手段虽然不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但对事关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仍须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调控,特别是在维护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秩序时,不能没有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行政手段作为行政方式,仍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具有很高的地位。**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对行政手段进行了新的定位,对行政手段的施政范围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宏观调控政策

(一)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及其内容

所谓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采取税收、国债和政府支出等财政收入和支出手段,来实现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等目标。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类。

(1)财政支出政策。主要包括:①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类支出包括各种经济建设支出、文教行政国防支出等。②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包括社会保险、救济、补贴等各种福利支出,债务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

(2)财政收入政策。主要包括:①税收收入,是指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②企业收入,是指国有企业上交国家财政除税收之外的收入,如利润、国有资产租赁费等。③债务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借款收入,如公债、国库券、经济建设债券,向国外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借款等。④其他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不大,但项目很多,包括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公共收入、专项收入等。

2.财政政策的运用

从政策效果或政策效应角度看,财政政策一般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中性的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社会存在严重失业、经济衰退、通货紧缩等现象时,政府财政一般采取减少税收、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目的在于减轻企业负担、刺激投资,从而实现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回升,直至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因为这种政策扩张了社会总需求,解决了社会有效需求的不足。一方面,政府支出的增加,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另一方面,减税则能增加民间的消费和投资,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故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