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农业发展速度极快的另一方面原因:要归功于勤劳的华夏农民。
以李广的想法,一个农民,尤其是在没有机械化农机的情况下,能种地十亩,就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了。
但是事实上,海唐国的新移民们吃苦耐劳的程度令李广几乎不敢相信。甚至认为政府给出的报告有浮夸嫌疑。
在政府报告中,一个种植稻米的农民,平均可以管理二十亩田地。而且几乎全部是两季生产,甚至有农民出产三季稻米。
而种植小麦玉米番薯的农民,不用平均,几乎每个人都管理着三十亩土地。
要知道新移民,大多数是一个人就是一家,根本没有帮手,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这些在国内吃不饱肚子的农民,一旦分到了土地,一旦有了拥有自己的田地的希望,爆发出来的热情是惊人的。
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农民人数从三二十万人增长到两百万上下,农田从一千万亩增长到四千万亩。而截止四三年年底,粮食产量绝对可以达到六百万吨。除去军民食用等消耗,结余粮食在四百万吨上下。
四百万吨粮食。
这是什么概念?足够一千万人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消耗。
也就是说,经过连续的移民,海唐国现在虽然还是只有两百万人(华人),但是仅仅是粮食产量的话,完全可以支持一个一千多万人的政体。李广只是震惊于农民爆发的无穷力量,其实他要是算算的话,这个结果其实并不难得出。
要知道,初期移民的几乎全是青壮年,没有老弱,没有妇女。几乎是净生产力。在国内,一个劳动力如果拥有三十亩地的话,养活四五口家人,其实是正常情况。当然,战争期间,根本就没有正常情况,一个五口之家,有三十亩地的话,也只是温饱而已。
四百万吨的粮食,对于海唐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助力。当下,海唐国的巨量的粮食有一个最佳的销售方向--意大利。
而粮食的价格已经不再是当初的五十美金一吨,而是超过一百美金一吨。也就是说,仅仅出售粮食,除去运费等消耗,海唐国将会得到大约三亿美金的外汇收益。
在李广一直的概念中,农业不赚钱。但是现实给李广上了一课,农业很赚钱的。
当然,海唐国的情况特殊,土地几乎没有成本,劳动力是几乎是纯粹生产,只有自身的消耗。而这个情况也是完全的非正常状态,哪有一个国家大多是男子青壮的。
袁总理对农业的期望很高,但是也没有想到会有如此之高的收益。四三年,海唐国的农业生产总值几乎占据了gdp的一半,为国家创造的财富甚至超过了一半。
再加上海唐国已经比较成熟的几个军工产业发展都很不错,国家收入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
有了这么多钱,海唐国的日子应当会过的不那么紧吧,袁总理为什么还要辛苦奔波去找钱呢?
原因很简单。赚钱多,花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