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数控系统才刚刚开始,水平质量也很一般,高档次的系统全都是进口,这对于华夏这个制造业大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当然,除了先进的机床设备外,还有一个问题制约着华夏工业的发展,那就是加工工人的质量意识。
早在1993年,济南机床厂生产的龙门铣床就曾出口日本,并为日本的三菱重工加工大型设备的床身、工作台等,从设计角度讲,日本三菱重工的设计要求虽然比国内企业的设计要求高一些,但通过国内的工艺改进,完全可以做到。
比如说紧固用螺孔的孔距公差为0.1毫米,当时在国内企业的设计与加工习惯中,还没有标注公差的概念,只是自由公差。再比如,钻完孔后,不允许移动位置,而是在原位置换下钻头,装上丝锥,立即攻丝,这就保证了螺孔周边丝扣深度的一致性,国内的制造企业也没有养成这种习惯。
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正是因为日本人的这些近乎苛刻的合理要求,才使得加工完的工件完全合格。反过来看为国内企业做的加工件就完全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加工过程中,随意性很强,严重超出设计范围,到最后搞得设计人员也不知道是设计精度不够还是加工精度不够。
当然,这些事情就不是凌少南所能够管得了的,他只是从华夏工业界的现状和前景中察觉了巨大的商机,并打算做点什么。
1998年2月23日,一家名为“中科精密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的企业在苏省姑苏市低调地成立了。跟年前银魅电子成立时的大场面相比,中科精工既没有政府领导前来捧场,也没有电视台的全程采访,看起来跟一家普通的小公司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嗯,要说全无区别也不对,在中科精工的开业典礼上,十几个高鼻深目的白种人坐在了主席台上,显得很是引人注目,虽然银魅电子也有很多外籍技术专家,但他们大多来自日韩,跟华夏人的长相差不多,西方人并没有几个。也许,这正是凌少南不愿意大肆宣传的原因所在。
这些人中除了少数几个来自德国外,大部分都是凌少南从俄罗斯、乌克兰等前苏联加盟国家搜罗来的机械制造方面的专家,苏联在精密机械制造方面虽然不算顶尖,但也要看跟谁比,在华夏面前他们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更重要的是,苏联人在系统集成方面很有一套,他们认第二,全世界就没有人敢认第一,t-64主战坦克和su-27战斗机就是明证,用一堆第二代技术水平的零件组装出第三代的主战武器,这份本事可不是谁都有的。
说起来,在机械加工这方面凌少南有着天然的优势。
一台机床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看它的重复定位精度,一台机床的重复定位精度如果能达到0.005mm,那它就是一台高精度机床,在0.005mm以下,就是超高精度机床。
想制造出高精度的机床,就要有最好的轴承和丝杠,在使用寿命内必须要把形变控制在极微小的程度。而要加工出高精度的零件,除了要求机床精度高、工艺方法优秀外,更要有好的夹具和刀具,同样要控制形变量。
这一点,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可能是件很头疼的事情,但对于凌少南来说却是最好解决的,因为,他手上还有一个泰武钢铁公司!对于跟钢材打了几百年交道的欧家来说,坚韧耐磨的高强度合金钢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他们随时可以提供十几种,甚至几十种符合要求的钢材!
至于将公司设立在姑苏,凌少南也有自己的考量。
首先,从城市的定位上来看沪市就不是合适的场所,这里要打造的“世界金融中心”而不是“重工业中心”,想要拿到政策上的优惠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而姑苏则有所不同,它一开始就将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为“高新技术和制造业”,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制造业主要是面向出口的低附加值企业,但它在政策层面的优势却是不需要怀疑的,中科精工建立在这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从交通和地理位置上来看姑苏也很有优势,它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儿的地理中心,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